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8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并将其分为2组,A组,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组,36例,术中进椎管前静脉给予MP 30mg/kg,15min滴完;术后静脉应用MP(80mg/d)3d。B组,围手术期应用氟美松治疗组,48例,术后静脉应用氟美松(10mg/d)3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JOA评分17分法),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术前JOA评分A组为8.58±2.62分,B组为9.12±2.81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A组为13.65±2.16分,B组为11.12±2.36分;术后3个月时A组为14.11±2.21分,B组为12.62±2.3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9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A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5月 ̄2005年7月,应用颈椎侧块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4例,其中7例联合前路手术。结果:24例均获成功。随访8 ̄24个月,平均13个月,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2例复位不完全,2例(共2枚)螺钉松动。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较牢固等优点,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生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三维脊柱畸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引起患者外形改变,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甚至丧失行动能力,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脊柱畸形既会导致患者静态功能改变,如外形改变、平衡障碍;也会导致动态功能改变,如姿势、步态异常。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已有研究提出椎旁肌病变所导致的肌肉不平衡是其中重要因素。因此,准确评价椎旁肌功能变化,对于脊柱侧凸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椎旁肌进行了大量研究,方法包括肌肉组织活检、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分析等。然而,相关文献对于椎旁肌病变是脊柱侧凸的致病因素还是侧凸所导致的继发改变尚无一致定论,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变机制。肌电信号作为人体神经肌肉活动的反应,其特征代表了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可用于分析椎旁肌与脊柱侧凸疾病的相关性。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指将表面电极粘贴于目标肌肉的皮肤上,在神经肌肉的调控下收集一系列生物电信号,进而分析肌肉活动的兴奋性特征。表面肌电分析手段主要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是以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等对动作过程中主要用力肌群、肌肉贡献率、肌肉之间的协调方式进行研究;频域分析是以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等用于研究肌肉疲劳。表面肌电分析为我们进一步解释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病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其作为能够直观反应肌肉功能状态的监测手段,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且相较于以上提及的其他研究手段,具有花费小、无侵入性及放射性、受试者接受度高等优势,该技术有望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表面肌电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疾病中应用的总结性文献。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椎旁肌病变研究方面表面肌电分析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总结其肌电信号特征,阐述了该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医药级,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加入磷酸钙骨水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后,将其注入到蒸馏水中震摇,观察水泥表面稀散现象。取一定量的水泥在混合后不同时间点注入到蒸馏水中,24h后取出称剩余骨水泥量。结果表明,加入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磷酸钙骨水泥在水中震摇表面无稀散现象发生,24h剩余骨水泥量测量结果显示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后,磷酸钙骨水泥粘结时间由4min缩短为1min。可见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明显增加磷酸钙骨水泥的防水性能,延长工作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一般来说,RA可以出现在任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腕关节往往是最初也是最常受累部位[2]。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可累及其他关节,例如脊柱。尽管胸腰椎也会受累,但颈椎是RA在脊柱中最好发的部位[3]。文献报道9%~88%的RA患者会累及颈椎,甚至有学者认为颈椎是仅次于手和足的RA好发部位,在所有RA患者中出现颈椎RA的比例超过50%,而RA病程进展至颈椎受累通常会经过平均十年的时间[4-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应用美索巴莫分散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急性骨骼肌疼痛、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美索巴莫分散片+痹祺胶囊疗法,对照组进行布洛芬+痹祺胶囊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0%、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主要为嗜睡、头晕,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主要为尿蛋白、尿RBC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索巴莫分散片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布洛芬组,但如患者疼痛症状严重,也可以在美索巴莫组加布洛芬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TLDH)是指下胸段(T10)至上腰段(L2)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腰膨大、圆锥或高位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近年来,随着MRI以及CT诊断技术的发展,TLDH的确诊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发生率相对较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外,尽管近年来关于TLDH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手术入路选择争议颇多[1~7]。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对胸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纤维环:是保持椎间盘强度与脊柱稳定性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在椎间盘内呈同心圆排列,每层纤维环间呈60°夹角斜行排列,这类特殊的交错网状架构,令纤维环拥有较强的抗拉性能与压缩性,能够预防髓核往外突出,对保持椎间盘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构建既具有仿生结构又具备合适可降解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仍是难点。 目的:以聚己内酯和聚二恶烷酮为原材料制备仿生可降解支架并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5组不同比例支架(聚己内酯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分别为70/30、50/50、30/70组、聚二恶烷酮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纤维直径、孔径;测量支架的力学性能和接触角;通过体外模拟和皮下埋植观察支架体外、体内降解情况;检测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通过CCK-8和死活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和存活情况。实验于2016-03-02经天津市天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各组支架纤维粗细均匀,纤维成60°角;②力学性能分析显示单纯聚二恶烷酮支架的拉伸和压缩模量最低,不符合纤维环力学要求;聚己内酯组的力学性能最佳,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力学性能适中;③亲水性检测结果表明聚二恶烷酮含量越多,支架亲水性越好;④支架降解情况分析显示,对于组织工程纤维环再生修复来说,单纯聚二恶烷酮和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30/70支架降解过快,聚己内酯组的降解过慢,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的支架降解速率较合适;⑤降解组织周围炎症反应分析显示支架中聚己内酯比例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⑥CCK-8和死活细胞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三组混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并且存活率高;⑦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聚二恶烷酮为70/30和50/50两组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同时具备合适可降解性、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构建。 ORCID: 0000-0001-9088-4222(张维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可靠的动物模型,尝试验证脑损伤对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实验于2000-08/09在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组及单纯尺骨骨折组,每组10只。其中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组家兔采用改良的Marmarou致伤模具制成直线加速型脑组织损伤,并应用手术切开、锯断尺骨的方法制成尺骨骨折模型;单纯尺骨骨折组仅制备尺骨骨折模型。致伤后6周处死动物,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肢骨折处骨密度值;用WD-1型电子万能测试机进行患肢三点抗弯实验,测定弯曲强度极限值;应用游标卡尺测量X射线平片骨痂最大直径。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组在脑损伤模型建立过程中有1只家兔死亡,剔除出组。结果显示:①致伤后6周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组家兔的患肢骨折愈合处骨密度显著高于单纯尺骨骨折组(t=2.11,P<0.05);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组正、侧位X射线平片骨痂直径显著大于单纯尺骨骨折组(t=2.10,2.23,P<0.05~0.01)。②致伤后6周脑损伤合并尺骨骨折组家兔患肢抗弯强度极限值显著高于单纯尺骨骨折组[(161.674±10.060),(135.400±12.540)MPa(t=2.05,P<0.01)]。提示合并脑损伤的骨折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单纯骨折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胸腰椎前路手术的作用。方法对36例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专门护理和系统的康复锻炼。结果经过3-36个月的随访,其满意率为92.2%。结论康复护理使胸腰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脊柱和下肢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